因應疫情影響,被人認為過時的居家健身、徒手健身,又再度普及了起來,而在眾多器材之中,方便攜帶又不佔空間的拉力帶 (Resistant Band) 就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訓練道具,不過你別小看它只是一條普通的膠帶,很多慣常在健身房訓練的人士,嘗試過以拉力帶為主的訓練後都不甘叫苦連天!
拉力帶和自由重量有什麼不同?
拉力帶最早的前身,其實是醫療用的膠管(也就是血壓計上的泵氣管),後來被物理治療看重,改良為復康者提供助力或阻力緩衝的輔助器材,原理就像是背後給你輕輕撐扶一把,將動作的力量曲線改變,從而幫助康復者重新建立肌肉力量,此外亦廣泛用於年長者的穩定肌肉、平衡訓練上,後來延伸到綜合運動 (General Fitness),發展出不同的形態的拉力帶,例如瑜伽的8字形 (Figure-8 Band)、運動員常用的水平阻力帶 (Lateral Resistant Band) 等等。
為更容易理解,從訓練動作的角度來看,大家也可以將拉力帶當成滑輪機 (Cable Machine) 來使用,滑輪上能做到的動作,基本上拉力帶也能做到,只不過在滑輪所產生的阻力來自固定阻力——地心吸力,相反拉力帶的阻力則來自其韌性,而且阻力會隨著動作幅度而改變,換句話會因為距離拉長而感覺更重。
拉力帶給予肌肉不同的刺激
如果說自由重量阻力的位段最大的是動作的起始到中段(動作的頭半段)那麼拉力帶的最大阻力則在動作的中段到末段,因此很多慣常使用自由重量訓練的健身人士剛開始用拉力帶時都會感到不適應,不過反過來看,「不適應」不就正正是肌肉生長刺激的必要條件嗎?
只不過拉力帶也有它的缺點,例如阻力欠缺一致性、動作的軌跡太自由,對肌肉訓練體會較少的人來說,經常會出現阻力難以拿捏、一時太輕一時太重的困擾,因此建議剛開始使用拉力帶的人,要多留意動作的幅度和距離,找出目標阻力、動作下數的合適站距與力矩,來制定動作應該維持在什麼範圍。